城市配送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,隨著我國經濟的發(fā)展、現(xiàn)代消費方式的不斷升級、電子商務技術的廣泛應用,以及城市工商業(yè)發(fā)展模式的日趨多元,使得小批量、多頻次、時效性強的城市配送、住宅配送以及“門到門”配送需求日益增長。
有需求就有服務,有服務就有收益。如何把控這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”,不單單是城配公司的難點,也是整個物流行業(yè)的難點,那么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城配那些事。
打造城配體系首先要找的就是企業(yè)的盈利點。
京東物流的困境就是當下十分熱門的話題,劉強東在內部信中公開了2018年京東物流虧損28億,并且已經連續(xù)虧損12年,曾經的驕傲卻變成了現(xiàn)在“彼此的拖累”。內部成本過高,履約環(huán)節(jié)主要由京東物流來完成,包括采購、倉儲、配送、客戶服務和支付處理等。
其中,倉儲和配送是費用占比最高的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,對應的員工為倉儲工人和配送員。按照劉強東的說法,京東配送員的五險一金和商業(yè)保險繳納額,是其他民營物流公司配送員的3-6倍,2018年的繳納總額要比市面主流的四五家民營快遞公司的總和還要多。京東物流在微博的公開回應中稱,去年京東物流為基層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超過數(shù)十億元。待遇高于同行,此前一直是京東物流吸引配送員的一大法寶,但從財務角度而言,這加大了企業(yè)的負擔。
其實高待遇和五險一金都不是真正問題的根源,戰(zhàn)略定位才是根本問題。
業(yè)內通常把倉庫做成控貨中心,京東物流卻想做成盈利中心,在運營模型上必然導致虧損。京東物流依托京東商城的商流,是單向物流單向配送,而京東商城的訂單數(shù)量和頻次不夠大。
然其他幾家競爭對手卻全部盈利,2018年,順豐凈利潤為45.56億元,在各大快遞公司中排名第一。四通一達(中通、韻達、申通、圓通、百世匯通)凈利潤分別為42.01億元、26.6億元、20.45億元、19. 04億元、5.08億元。如順豐高端商務件,“四通一達”的電商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,就是攬件,多向對流而不是單一的輸出。對應的我們現(xiàn)有的包括三方、城配、專線等等有城配服務需求的物流體系,其實也是在做著單向輸出,配送攬收很難達到一個區(qū)域的平衡。
例如專線,送貨成本永遠都擺在那里,但為了干線的整體配載率,能多攬貨,很多專線也嘗試著組建自己的配送體系,最常見的就是自建配送車隊。自營的往往是養(yǎng)著車養(yǎng)著人卻干不了那么多的業(yè)務,而租車本身成本高不說,還很不穩(wěn)定,客戶體驗感很差。
綜上所述,配送體系在自己公司的戰(zhàn)略定位是一個盈利點還是一個配套服務點,是我們所有物流體系必須要重點考慮的。城配為企業(yè)賦能是要綜合去看待,不能因為他不賺錢,就不去重視,也不能單純的為了攬貨增加貨源而過度的投入相應的資源,找到成本利潤的交叉點才是成功的關鍵。
最后小編想分享一下城配的幾個點:謹慎投資、找準方向、風險轉移、合作共贏。希望每家物流都能擁有更加合理的配送體系。
http://hnqdc.cn